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增强2025级新生爱校爱院情怀,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9月19日清晨,人工智能学院1610班20余名新生走进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之旅。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来到了S1试验区。这里锈迹斑斑的实验室设备、沿路斑驳的一长列研究所石碑以及“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标语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沿着小径前行,同学们步入镌刻着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姓名的功勋路。邓稼先、钱学森、郭永怀等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每座石像基座上都镌刻着他们的科研贡献。讲解员讲述道,“这23位科学家中,21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归国,用毕生心血筑起新中国的安全屏障。”这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
走过功勋路,便抵达了S2试验区。这里曾是我国首个火箭发动机试车基地。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驻足于液氢液氧火箭燃烧室旧址前,凝视着斑驳的混凝土基座与锈迹斑斑的管道。当听到1964年科研人员在完全自主的条件下完成首次点火试验时,现场响起了阵阵惊叹。“这里没有任何外国专家的帮助,所有数据都是科研人员用算盘打出来的。”讲解员的讲述让大家深刻体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字的分量。展厅内,泛黄的实验日志、简陋的测量仪器与生动的场景复原,串联起“两弹一星”研制的历史脉络。
参观完试验区后,同学们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史馆。校史馆以“科教融合”为主线,展现了学校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不解之缘。
同学们首先参观了李佩陈列室。陈列室通过手稿、照片与生活物品,展现了她那饱含着一个世纪的跌宕起伏的一生:她投身教育事业,创办应用语言学专业,培养大批外语人才,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一直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校史馆内,同学们跟随讲解员,通过图文、实物、影像等多元形式,生动地了解了国科大从初创到发展的峥嵘岁月,以及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的交融。经过40余年的改革,国科大的科教融合改革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向社会各界输送了大量人才。在“院士墙”下,大家无不慨叹于国科大的师资强大,也为国科大拥有如此强大的科研领头人而欢欣鼓舞。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此次参观活动,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参观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的优秀传统,未来要以科学家精神为灯塔,在求知路上永葆初心,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