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唤起小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创新精神,在校科协的组织下,人工智能学院的研究生们进行了专门面向小学生的科普教学讲座,通过优质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未来的科技创新播下种子。
研究生霍子欣于2023年3月20日在密云区西田各庄镇疃里小学开展科普讲座——《与人工智能来玩一场“猜猜我是谁”》
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讲座首先强调了人工智能的定义,纠正同学从日常影视作品中对人工智能一些错误理解。并以图灵测试切入,提出一套量化准则以区分出人工智能,最后通过提出“哆啦A梦是如何识别大雄”这一问题,介绍了人工智能中最热门的人脸识别技术,让同学在整个讲座中学会人工智能的分辨准则与机器是如何识别人类,构建一个完整的人类与人工智能相互认知的逻辑框架。
霍子欣同学说:“西田各庄镇疃里小学的小同学们的热情有感染到我,让我十分惊讶的是他们的知识储备里面竟然有图灵测试,他们听课时候的那份认真与聚精会神让我觉得前期的一切备课工作都是十分值得的,同时也觉得春分工程十分有意义并且想继续把知识传播下去。”
研究生刘滢琪分别于2023年3月20日和3月24日在密云区西田各庄小学和密云区太师屯小学开展科普报告——《从天资不足到全班第一——AI宝宝的逆袭之路》
人工智能已经融入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打败了排名世界第一的围棋大师、它在人类出行时规划最便捷的路线、它可以修复多年前珍贵的老照片。但人工智能真如人类想象般智能吗?在它卓越表现的背后,是否会有人类不曾看到的一面。讲座从人工智能的起源出发,介绍其发展历史。接着,以培养一个“AI宝宝”为主线,科普了人工智能是怎样变得像人脑的,科学家们又怎样对其训练。最后刘滢琪以自身研究方向举例,引领小朋友们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思考。
讲座过程中,孩子们非常有礼貌,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也十分积极活泼,在课后提了许多有关于AI的问题,刘滢琪认真解答了孩子们的各个问题,同学们觉得十分有收获,对科学的兴趣也增加了不少。研究生刘滢琪也倍感欣慰,感受到了开展讲座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研究生为学生们上了一堂最前沿科技的科普课,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讨论,课后同学们也纷纷表示,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小学生能够保持这份热情,未来能走到科技的道路上,为国家科技事业做贡献。